劳力短缺,成本上升,企业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0-3-30 15:49:39 点击数:2348
2010年开春以来,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面对企业为此想出的种种招数,不禁让我们感叹中国是否真的到了劳动力短缺时代?
其实通过各种数据表明和鉴于其他国家的案例显示,中国其实远没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可是现实中的招工难现象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就吴江地区而言,在农历年后,企业开业以来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员工缺口,或没来报到,或明确已辞职,在正月十五以前,纺织行业员工到岗率在85-90%之间,而面对今年大环境的回暖及2009年整年的行情萎靡后的积压爆发,现在的企业订单数量均已达到企业生产的最大值,企业所需要员工数量不降反升,这就和企业现实招工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也夸大了企业招工难的事实。
民工荒,其实早在2004年便开始慢慢显现出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在此之前更多的属于一种无限量供应状态,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广大的民工中,年龄层大多处于30-50岁之间,尤以40岁(60后)居多,他们更多的承担着整个家庭的负担,能吃苦,肯干活,相对于现在的年轻一族,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稳定的收入,流动频率较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家中子女渐渐走入社会,加上经济的发展,农村条件改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农耕思想让他们开始选择就近择业,导致目前城市劳动力的年龄层次年轻化。70后、80后开始成为城市民工的主力,他们更多的开始关注其自身的发展,要求也开始提高,流动性增强,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有一份工作。有一份调查显示,在目前的80后择业条件中,选择自己喜欢干的职业,期待以后的发展空间占到了60%以上。他们的责任意识在改变,更多的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企业的固步自封,及本身条件的限制,于是开始出现了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招工难和找工作难并存的矛盾局面。
2009年,吴江企业,尤其是纺织业,订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企业的员工数也总是保持着最低水平,工资也有所弱化。可是随着2010年经济形势的回暖,对未来的预测形势乐观,一方面,企业订单量增大,员工数量增加;另一方面,物价上升,求职者对本身待遇的预期提高。今年开春以来,吴江企业一线员工工资增幅在15-20%。以吴江纺织行业为例,目前盛泽地区今年人均工资涨幅在300-400元/月、人,8小时的工作时间,人月均工资可达2200元。同时经调查,大量中小企业为留住员工,已开始逐渐增加员工福利,如三险一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员工工资上涨的重要原因却是:“每家企业都涨,不涨招不到人”,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更多的是种被动的接受。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一直是弱势群体,虽然在我国提供就业岗位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可是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上依旧没能有太多的自主权,更多的采取的是追随政策。这对企业来讲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成本是非常关键的。如何来利用和控制涨出来的工资以便于更好的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出企业员工的潜力,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尤为重要。
人力成本的上升已是既定的事实,可是如何来弱化由此带来的影响,对于目前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面对现在充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力军,中小企业如何把握住机会,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劳动力追求的市场,是每个企业成功必不可少的筹码。劳力其实并不短缺,成本也未必真的就上升,关键还是得看企业如何调整,何去何从!